【云起艺术生涯模拟】开幕式:为艺术教育贡献我们的力量+ 查看更多
2019年8月7日,我们在北京和园景逸大酒店举行了第一届云起艺术生涯模拟项模拟开幕式。

左一(杨义飞 )左二(吕澎)左三(杨东谕)
左四(郑龙一海)左五(廖廖)左六(张钊瀛)
左七(孙策)左八(谢楚聿)
首先,吕澎老师根据当下艺术教育现状浅谈了两点:
第一艺术的本质是成为一个自由的人,第二则是我们如何让自己学到的艺术走向社会,呈现自己的价值。

针对第一个点,吕老师指出要打破我们习惯的思维模式,提出观点——如果我们可以进行自由的思考,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理解艺术。吕老师说道:“我们如果在比较禁锢的思想里学习艺术,我们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其实艺术,我们常会听到灵感创作作品其实是让自己重新打开的结果,而不是经验的积累,在尝试的过程中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一种收获。我们在规则条件下,我们自己对艺术都有不同的理解。”

针对第二个点,吕老师提出我们可以通过角色对换,去体验,去发现未来,并且及时调整自己的坐标,去迎接可能即将遇到的挑战。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具体实践的过程:沟通、对换、了解、行动。吕老师分析道:“我们这几天的活动工作,就是在相对比较清楚的学习序列中,突然打断惯有模式,来尝试,如果我们自由去找到一个出发点,重新思考,去实践艺术,会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并且我们有很多同类,他们给予了我们很多惊喜,同样,我们也可以给别人惊喜。”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从不同的角色中获得经验,理解艺术教育和艺术的学习不是按部就班的,我们还可以有更多的方法与艺术对话。艺术和年龄无关,和思想的解放有关。

标准的存在就是为了被打破。
批评家廖廖老师首先提通过剖析当代艺术教育以及艺术体系的教育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第一,当代艺术家的教育是技巧、技法的教育。在古希腊、文艺复兴中出现的是系统的艺术教育,相比之下,当代的创作的手段和媒介都更加丰富。

第二,艺术体系的教育也包括艺术行业外的角色的教育,因为只有拥有所有的角色,才能有艺术行业的运转。寥寥老师也明确表示:“我觉得今天整个体制缺失的,东西方都缺失的除了艺术家这个角色之外,在现代艺术体制的运转中,艺术家只是其中一个角色。整个体系还需要策展人、美术馆、媒体、赞助机构、收藏家、艺术史研究者。所以我们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了解更多有关艺术行业的工作,才能把这个系统运转下去。”
一定要带着问题意识去做作品。

张钊瀛老师则谈到了过去讲究艺术上的完整度,而现在是技巧上的准确性。当脱离校园,成为了一个独立人的时候,一定要带着问题意识和去做作品。作品准确性很重要,表达的准确性。不能单凭灵感去做作品,只有拥有自身的工作逻辑才能延续灵感成为作品。云起艺术生涯模拟是一个艺术生态圈,“一代人要为一代人服务,我们这代人应该有这代人的游戏规则,历史只是参考性的,我们要有这代人的艺术玩法。”

杨东谕老师针对时代精神与艺术的关系指出:“现代中国画正在消解,并且有人提出艺术是否跟哲学产生交集,哲学是否会终结艺术,提出了艺术终结论。
但是艺术需要打破壁垒,需要产生观念,用观念、问题、想法用任何艺术的表现形式或者多元性的艺术形式,用这些艺术形式将自己表达出来,实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那么这就是好的艺术作品。
但是艺术作品的评判需要符合时代精神,他是给当下的,也是给以后的。当下我们如何评判同学们的艺术品,同学们可以阐述自己的艺术构思,同学可以自由使用表达形式。我们可以给大家指导,老师会通过自己多年的学科经验给到大家指导,最终大家选择自己的表达。老师内部会先进行探讨,根据自己的学科知识来给到大家建议。真正的好作品是需要更多的人和时间来验证,才是符合时代和当下的好作品。”
郑龙一海老师也与在座的各位学员们聊到对于他本人触动很大的意见作品——克里斯蒂安·马克雷《时钟》Christian Marclay ,TheClock, 2010

用蒙太奇的剪辑手法,将过去百年电影史上所有“显示出时间的钟表镜头”重新剪接。整整24小时的每个特写镜头中显示时间都与现实时间完全吻合。任何时间点走进放映厅影像中的画面时间都此刻重叠。

孙策老师在回答艺术评判标准和艺术价值体系建立的相关问题时说道:“我们不要一味追随固化的唯一标准,就像一个时代,及其万千种可能性都是有人创造的。”随后在举例详细说明的过程中,孙策老师聊到了“真实”这一概念,他认为艺术创作在追逐所谓真实的过程中,还会触发其他的灵感或拾得一些偶然发现,这些算是真实之外的溢出的部分,他强调道“我们在追求真实的时候,真实本身及其溢出的部分都是很可贵的,艺术品的价值往往取决于溢出的部分,这恰恰难以以货币价值来衡量。”不仅如此,孙策老师引经据典,对艺术的价值和地位做出了论证,他在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将世界分为了人造物,自然物和艺术品,足见艺术之于世界,于人类的重要性。

杨义飞老师在发言中也谦虚地提到自己在一开始也存在着对艺术的困惑。杨义飞老师以一位曾在纳粹集中营画700多幅画的艺术家为例展开对艺术家定义的探讨。老师告诉我们这位艺术家画画的目的是为了对抗家族的抑郁症病史,即使他这一生在参加集中营前只参加了一次展览,他仍被定义为一名艺术家。“艺术家的价值变为策展人想表达自身的核心理念的材料。”之后,杨义飞老师对艺术教育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可能当代艺术比历史上任何时期的艺术都需要更有文化。”杨义飞老师并不认为在学院里的一切教学都是毫无意义的,“我们的本科教育或大学教育它在于建立一个讨论问题的基础平台,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我们为什么要经历这么多年学习的一个道理。”在各位老师的发言中都提到了对本科教育的重视程度,所以学生不仅要自身具备创造力、工作逻辑性、表达自身想法的准确性,还需要注重本科教育的基础学习。

在各位老师的身上我们可以窥见对艺术的思考的力量,也能感受到作为艺术家对于艺术和世界的真挚和热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