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问答】2019第一期,与诸君共勉+ 查看更多


由于自己个人经历的原因,加之身边有许多“诊断”出抑郁症的朋友,对抑郁症有比较多的思考和个人看法。大多数人对抑郁症的认识往往仅仅停留于心理层面,将它认为是一种情感、心理、意志上的障碍,但随着医学、生物学与心理学研究的深入,我们其实不妨从生理角度去理解抑郁症。
首先,我们都认同生理特征很大程度上是基因决定性状,后天因素决定性状的表达程度。其中基因是起到了基础性的锚定作用的,就像同性恋固然有人生经历的影响,但基因才是客观根源所在(目前已经证实存在几种影响性取向的基因)。
其次,我们同样认同每个个体的生理特征是不相同的,而个体特征往往以正态分布呈现,绝大多数个体都存在于均值的两侧,只是偏离的程度不同。
因此有些人天生神力,有些人天资聪颖,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正常差异,各有千秋才是自然规律。而情绪的感知,同样依赖于生理反应即大脑中的各类化学反应与电信号的存在。那么既然存在着高矮胖瘦这些外在的生理特征差异,必然也存在着内在的生理特征差异。我们所有人,都存在着情绪感知的生理反应差异,而所谓抑郁症患者,不过是差异较大罢了。从生理角度上看,抑郁症便是大脑对积极情绪的生理反应较弱,对消极情绪的生理反应较强的外在表现。现代医学认为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分泌不足是抑郁症的主要成因。(这也是抑郁症药物治疗的理论基础)
糖尿病患者的胰脏合成胰岛素能力较弱,无法摄入太多糖分,我们不会认为“大家都能吃糖,凭什么你就这么娇贵吃不了糖”。同样的道理,我们也不应该认为“大家都不抑郁,凭什么你就抑郁?”
抑郁症就像感冒一样,有些人免疫力较差一着凉就容易感冒,有些人情绪感知较差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个体差异,并不是什么多特别的疾病,仅仅是差异而已。正如大家都会有感冒的时候,大家也都会有感到抑郁的时候。有些人感冒会比较严重、持续较久,到了需要引起重视、需要看医生的程度,而有些人也会抑郁比较严重、持续较久,到了被称为“抑郁症”的程度罢了。
因此,对于身边有朋友患上抑郁症或者自己存在抑郁症问题的同学,大可不必太过于敏感,仅需要以平常心对待,将其当作是跟感冒一样寻常的事情便好。但是,感冒如果严重了就需要看医生,如果发现存在抑郁症的可能性也一定要积极寻求心理医生的专业帮助。在治疗期间,作为朋友而言,最重要的是陪伴、倾听以及耐心。
抑郁症的诱因往往能追溯于某一消极事件的影响,当抑郁症患者因为这一事件陷入了严重的消极情绪之后,容易对自己丧失信心,对生活丧失热情,这又导致新的消极事件的产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无论是朋友还是患者自己,需要尽己所能地打破这一恶性循环。朋友要给予更多的鼓励与包容,患者要尝试接触新鲜的人与新鲜的事物,摆脱过去的消极影响,重新建立信心与热情。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够更多地理解抑郁症,减少无知导致的偏见。也祝愿存在抑郁症问题的同学都能够悦纳自己的这一点点与众不同,找到能够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人与事。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你产生了这一理想的时候,你就已经做到了这一点。社会是由无数的个体及个体之间的关系组成,某个个体的改变将会对相关个体造成影响,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因此如果想要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让自己拥有美好的品质,并通过人际网络的力量将其传播出去。显然,“想让社会变得更好”本身便已经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它包含着对社会关系与人类命运的思考与热忱。
然而,需要承认的是,“更好”是一个缺乏边界与指向的愿景。你之所以会对理想的实现感到不安,是因为你缺乏对愿景的一个力所能及的注脚。待你寻找到自己所能追寻的注脚之后,一切的不安都将迎刃而解。正如铁未来提出了“创造一个智力与正直同等受到尊重的世界”的注解一样。
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是无数仁人志士毕生的事业,这一事业不仅需要热烈灵敏的创造力,还依赖于冷静犀利的洞察力,不仅需要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也需要兼顾批判者与践行者的姿态。这是一个在不懈而审慎的思考与实践中对社会进行解构与建构的过程。
有一个名为“信任的进化”的小游戏推荐给你,希望能够对你的思考有所帮助。同时也建议你多阅读前人的见解,吸收更为广阔的力量。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这一理想最珍贵的地方在“更”字上,它代表着改变与希望。希望你能紧紧地把握住这份热忱,在深知世界的复杂与荒谬之后,依然能够选择面对复杂,信仰光明。
1918年11月7日,梁济这样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愿与诸君共勉。


首先怀着十足的歉意想要告诉你,我觉得逃离原生家庭(多种层面上的)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在活动的第六季我们曾回答过有关“阶级固化”的问题。点击这里查看《所有问题的答案——铁未来互动问答第六季》
这样的思考对于正在关注自我疯长的年轻人来说再正常不过了。我能理解你的无力可能来自对渺远目标或敌人无法真切体会而产生的忧郁,尤其当对方的力量空前强大时,这样的状态更为长久。实际上,我们多数人都在同一阶层里平行流动、直到碰到阶层的隔板。即便如此也存在着远近的关系,更多地关注短期目标或许能适当减少你的苦恼,并获得干劲。
但其实我最想说的是,以上这些都无法决定你成为一个善良、坚韧、敏思慎行等一切我们从小就在学习的,具有美好特质的人。数十载的卧薪尝胆、躬耕苦行,定会让你成就自身的光亮。我始终相信在我们强忍泪水体会成长的路上,一切沉淀都会以滴水的方式回应并累积成一个瞬间的永恒。你会感到安慰的,不要让时间过早地在年轻人身上停滞。
祝愿你向上求索的过程如长风破浪,并带着一种少数人才具有的孤注一掷的勇气。

在铁未来的比赛里一见钟情了现在的男朋友,可是我逐渐发现,我们俩对待生活的态度恰恰相反:我不想抱怨生活,因为我相信日子总能变好,可他更喜欢用抱怨,发脾气这种在我看来没有必要的方式来发泄,甚至有时候我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可以把他弄哭,我对待感情也一样认真,我不想付出没有结果的努力,如果以后我一个女生不仅要努力照顾好自己还要去安慰一个男生,我可能接受不了。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接下来的每一步我都不知道了
(我不是性别偏见,可是我觉得两个人在一起要互相照顾好彼此的同时也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我做到了,因为我不想让自己的负面情绪感染他,可是他并没有,也不理解,甚至反感我对他说的所有积极的鸡汤)

首先恭喜你可以找到志趣相投的另一半。一见钟情是很美好,但我也要告诉你,一见钟情是在当时那一刻或者短暂时间里的一种冲动、一种感性的决定,这也会导致你们双方的矛盾会在交往过程中迸发,这就需要你们在交往过程中慢慢磨合,所以如何解决矛盾就变得至关重要了。当然你决定问出这个问题说明这个问题已经是困扰你的难题,但是你既然愿意说出来证明你还是想和他继续走下去的,那么我提出一个最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沟通。
沟通是解决大部分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前提是你要明白你自己到底对爱情有什么样的期待、希望获得什么样的反馈,你只有清楚这些你才能知道如何对他表达,才能将问题准确的解决。问题说出来后,如果他愿意表示改变,那么剩下的就给自己给对方一些时间了。但是当这一切你都已经做过之后,还是觉得没有达到那个舒适点,那我劝你们还是分开吧,因为爱情只是你生活中幸福的佐料而不是负担,不是么?
最后引用阿兰·德波顿在《爱的进化论》中写到的一段话“‘合适人选’的真正标志,不是完美互补的抽象概念,而是忍受差异的能力。般配是爱情的成就,而不是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