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3-15
所有问题的答案——铁未来互动问答第五季+ 查看更多
所有问题的答案——铁未来互动问答第五季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18-02-11
浏览次数:321


如何让别人喜欢我?(佚名)

从自身角度出发,我们会喜欢什么样的人呢?如果泛泛地说,想来也无外乎几个方面:外貌、才学、谈吐、物质等等。这些标准之所以可以谈论,是因为都是可以被外人所理解的东西。你可以把一个人的照片传给自己的朋友,兴奋地回忆你们初见的情景;可以把你和ta的聊天记录截图保存,夜不成眠的时候细细回味;你可以把ta说过的趣事转述他人,也可以高兴地分享你们一起去过的地方,吃过的美食,见过的美景。这些都是我们会喜欢一个人的理由,也是用来证明情感的方法。但是,如果你足够幸运的话,你会碰到一个人,ta也许并不能给你带来以上的种种体验,在外人看来ta无趣又鄙陋,但对你来说,ta的存在足够让你抵抗所有其他人的恶意和猜疑。然而,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未必有过这样的幸运。相应地,我们所期待的所谓灵魂伴侣,想必也是会对我们产生如上情感的人。而在那个人出现之前,我们所做的都只是在以上几个方面拼命努力(可能顺序是倒过来的),这看似是一种莫大的悲剧,但这些方面的提高在理论上可以扩大你的接触面,认识到更多的人,也就拥有了更大的可能性。就像一个演员,总要不断地登台,才有可能找到一个知音。
不过,仔细想来,如果你实际的问题是,如何让(我喜欢的)别人喜欢我?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因为一劳永逸的答案从来没有在人类的历史上出现过(我非常确定,哪怕我并没有通读所有)。除了日复一日的忍耐和期待,同时不放弃以上你可以做到的事情,剩下的也只能交给缘分了。人们之所以祈盼爱,是因为它值得祈盼。
不过,仔细想来,如果你实际的问题是,如何让(我喜欢的)别人喜欢我?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因为一劳永逸的答案从来没有在人类的历史上出现过(我非常确定,哪怕我并没有通读所有)。除了日复一日的忍耐和期待,同时不放弃以上你可以做到的事情,剩下的也只能交给缘分了。人们之所以祈盼爱,是因为它值得祈盼。

在学生时代的感情是应该选择依赖对方,让对方成为自己的依靠;还是应该更为独立,让互相之间更多的只是单纯的喜欢?
我本来以为前者更为正确,是谈恋爱该存在的形式。但即将进入异国恋,身边的一对情侣朋友处于后者的状态,整体上更为和谐。
(佚名)

首先,我不认为感情有必要区分是属于学生时代还是其他阶段。如果你对自己的独特性抱有坚定的自信,同时不愿意在将来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耗费在无用的悔恨之中,就应该明白任何一段情感所产生的影响都要大于特定的人生阶段。回到你说的问题,我下意识的反应是后者更为理想一些。世间的情感有很多种机缘,其中有相当的一部分是“我喜欢你,是因为你喜欢我。”这种情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一方会对另一方存在强烈的依赖感,而另一方恰恰在社会生活中缺乏被人需要或依赖的感觉。普遍情况下这样的伴侣关系也不见得难以维系,相反倒有不少人就这样度过了大半辈子,但一旦另一方在工作、学习或者其他方面能够找到更为强烈的被需要感,亲密关系可能就会因此反而变成一种累赘,而这对于依赖一方来说往往是措手不及的。两个人互相之间如果从一开始就是较为平等的关系,互相需要(或者也可以说是互不依赖),彼此欣赏,也许会是一种更为长久的情感。但也不尽然,也许前者所带来的轰轰烈烈也是难能可贵的风景吧。
眷恋是一个非常美丽的词,希望你能够和异国的ta找到一种跨越山海的相守之道,时间长短其实并不重要。
眷恋是一个非常美丽的词,希望你能够和异国的ta找到一种跨越山海的相守之道,时间长短其实并不重要。

接纳自己还是走出舒适圈,改变还是不改变?这时常让我困惑(例:平时不太爱主动和别人打交道,当我发现朋友多的好处的时候觉得我应该更积极主动一些,应该走出当下令自己满足的舒适圈;但有时候又会觉得,我就是喜欢一个人啊,我就是我,我应该接纳这样的自己…)
(佚名)

我想先问一个问题,你有自己特别佩服的人吗?如果有的话,ta是在何种方面令你敬佩的呢?这种特质有多少是来自后天的努力,多少是天赐的财富?我们曾经在铁未来的活动中说过,我们所自认的成功,就是能够有朝一日与我们所佩服的人在同一个领域之中竞争。而这背后需要的自我克服、自我训诫、自我激励和自我磨炼远不只是一个“舒适圈”所能概括的。这是建立在个人能力方面的讨论。然而,从你所举的例子来看,主动地和人打交道,是否是一种值得追求的特别能力呢?我更愿意将其看作是性格方面使然,因为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交友甚广的人本身一事无成,只有高谈阔论的爱好,并无高屋建瓴的智慧。相应地,慎独孤僻也是不少青史留名的人所具备的特点,而且往往还会被后世添油加醋地渲染一番。我们几乎可以肯定,擅不擅长与人交游并不决定着你可以为这个世界创造什么具体的价值,在经历了人生的诸多颠簸之后,你会发现性格方面的所谓“缺陷”几乎人人都有,但真正值得肯定的不是自我否定或一味地接纳,而是况味复杂的“和解”二字。我们希望所有的青年,都能够尽快地找到自我和解的办法。你最终可以成为一个振臂高呼的耀眼存在,也可以随着世界性以及时代性的肤浅一同灰飞烟灭,只要都是本心所向,他人并无苛责的资格。但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你们每个人都能活得自在,孤独但不自闭,鲁莽却又动情。

如果生活总是不如意的,那么继续下去的理由是?
(佚名)

《暗恋桃花源》里有一句台词,多年以来我一直记忆犹新:“看看我们的周围,哪一个人不是千疮百孔的呢?”诚然,剧中人所说的是对战争年代的悲痛概括,但人类的苦难从未在哪个时代中有所止歇,反而随着信息交流的逐渐便利而更加显见,不由分说地甩到我们眼前。个体的忧郁不断地碰撞彼此,演变成回荡在城市上空的临时交响。我也会产生如你所说的这种疑问,总觉得偌大的奏鸣声中自己的悲鸣也好大笑也好都不足以对整体有丝毫的影响。可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我为什么要任凭一个面无表情的生活(或是更高于我们的存在)毫无顾忌地蹂躏到老呢?如果我的心声不能广播到七十亿人的耳畔,那就成为只在几个人夜不能寐时偶然看见的流星好了。少年,你的使命也在于此,你应该为同样不如意的他人点起一盏微火。只要能温暖一双眼神,难言的灼痛也足以成就我们生活的意义。
-------------------------------------------------------------------------------------------------------------------------------------------------------------------
关注铁未来公众号即可向铁未来提出想要寻求见解的问题,我们会选取可以回答的问题做出回答,定期在官网中做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