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3-15
所有问题的答案——铁未来互动问答第四季+ 查看更多
所有问题的答案——铁未来互动问答第四季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18-01-25
浏览次数:519


怎样从无尽的自我苛求中解脱出来?(佚名)

一方面,我不免会猜测你所说的自我苛求就其根本是否来自于对现状的不满,而另一方面我又很难不去忧虑你正处于一个不断向下的漩涡之中,在自我怀疑和“再试试也许就好了”的无尽循环里沉沦。我衷心地希望是前者,因为这给了你更多选择的机会。最理想的情况是你认清了自己最为不安的事物究竟是什么,然后有目的性地调整心态,最终放过自己。多元化的社会带给了我们面对多元价值的机会,但是我们从传统教育中所获得的人生价值判断方法却又是结果导向的,很少有机会思考另一种评价体系的存在可能。当然有一部分原因也是源于我们自身的懒惰。由此,我建议你暂时搁置强烈的自我怀疑,沉下心来重新考量自我与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或许能有帮助。而如果是后者,我会建议你向更专业的咨询师寻求帮助,因为仅凭这样的一句描述,我没有办法充分地判断你所面临的困境,倚马千言到头来恐怕也只是我一厢情愿的自说自话。
不过,我仍然想再努力一下。生活的变化速度之快经常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日常中萦绕我们眉眼的忧愁很可能在星辰换位的一瞬间被新的苦闷甚至哀痛覆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是圣人用以自勉的境界。身为凡人,在没有病痛或更大悲剧来临之前的能有一个机会体验自我精神的困境所带来的烦恼,其实在一生之中不失为一刻精彩的自弈。无论胜败,都没有输家。
不过,我仍然想再努力一下。生活的变化速度之快经常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日常中萦绕我们眉眼的忧愁很可能在星辰换位的一瞬间被新的苦闷甚至哀痛覆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是圣人用以自勉的境界。身为凡人,在没有病痛或更大悲剧来临之前的能有一个机会体验自我精神的困境所带来的烦恼,其实在一生之中不失为一刻精彩的自弈。无论胜败,都没有输家。

当父母跟自己三观不同时,该怎么办?(佚名)

这应该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了。放眼望去,人类总体上的三观千百年来一直都在缓慢地进化,其根本动力就是一代代人在自身所处的生活里获得了新的感知,进而意欲取代前人所留下的精神馈赠。你能够发现自己与父母的三观有异,本质上来说是值得高兴的,因为这意味着你已经触摸到了理性的边缘,不再简单地将两代人之间的精神摩擦归纳为一个家庭中的日常不和(我们的父母恰恰更习惯于采取后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作为家庭中意识到这个问题之本质的人,更有责任去开启并引导双方的对话。父母和子女一样,都是需要反思和练习的一种职业,而只要保持良好沟通的愿望以及氛围,三观不和是一个家庭中最无伤大雅的矛盾。

在交友中如何为人处世,才不至于交的是塑料姐妹花。上升社会,又该如何做?(佚名)

所有的企业公关课程,无论再多的例子,再繁杂的论述,最终都会指向“真诚”二字。所以我建议的态度永远是,他人对我们的伤害不管是无心或是有意,都无损于我面对茫茫世人时的热忱与兴奋。你如何对待他人,其实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在你眼中,一个人在世间最恰当的活法是什么样的。世界究竟应该是尔虞我诈、明争暗夺的丛林,还是相敬如宾、自由洒脱的净土,都是我们个人用实际行动所做出的回答。

学习的动力到底从何而来?(@bat)

根据我的个人经历,以及对旁人的观察,但凡是在某个学科或是知识领域有所长处的人,他们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第一,他们的学习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几乎不会主动地意识到自己经过了一个“获得动力——开始努力——学有所得”的状态变化。也就是说,这个学习过程是没有特别具体的动力来源的,而更多的情况是他们在某一刻突然受到了一种外人看来也许微不足道的刺激,比如一首歌、一段诗、一篇科普、一次郊游、一场争吵等等等等。之后便是数年时间基本上心无旁骛地投入,因为他们在这个过程里其实是在不断地寻找与当时那一刻类似的刺激,食髓知味,渐渐地沉入到他人的浮光掠影所不能达到的境地。于是第二个特点也就顺理成章地出现了——这些刺激都出现在他们心性最敏感,头脑最轻快的年少时期。那段怀璧自珍却又幽暗不明的时光,每个人都是一座翘首盼望的港口。千百艘络绎的航船里总会在擦身的某一瞬间显露出只有你一个人能够看到的动人光芒。于是你的港口从此与彼处有了交通,在外人看来却像是莫名其妙的冥冥注定。所以,趁着年轻,敏锐的眼睛还没有蒙尘,心也更容易激动,就好好捕捉广大宇宙中唯一指向你的那束光吧。

人是否应该在别人面前刻意压抑自己内心的痛苦?(@酥学)

很难判断这个问题具体是什么样的一种处境。大体上,痛苦可以分为两种,来自别人的和来自自己的。前者如果是因为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无理的指责和侵犯,那么这种痛苦完全没有任何压抑的必要。后者则微妙许多。苦闷是非常私人的情绪,有时候你会极度渴望周围的人能够充分地理解你,但有时候你又会认为自己的想法根本不需要也不可能被人理解;还有的时候正是因为别人没有理解你,所以你才会认为人是无法理解另一个人的;再有的时候,你会觉得人与人之间既然没有办法相互理解,也就没有强求理解的必要了。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的想法,会被层出不穷的生活事务循环往复地推到你的眼前。
实际上,我觉得人们孜孜不倦地呼唤着理解,是因为我们内心深处渴望着他人能够帮助我们摆脱当下的悲伤。但是,我们在向亲密的人诉说自己痛苦的时候并不应该抱着一种希望解决苦闷的心态,这只是找一个方式一吐为快罢了。而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因为前面说过,来自自身的苦闷是一种相当私人化的情绪,人们得以互相之间产生并巩固了感情。如果你内心深处是一个渴望获得陪伴的人,那么分享自身痛苦的意愿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与伙伴相处。如果相反,你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存在某种特定的期待,那么自己舔舐伤口也不见得就一定是不可取的孤僻症状。如果非要说最好不要做的事情,那就是“刻意”二字吧。
实际上,我觉得人们孜孜不倦地呼唤着理解,是因为我们内心深处渴望着他人能够帮助我们摆脱当下的悲伤。但是,我们在向亲密的人诉说自己痛苦的时候并不应该抱着一种希望解决苦闷的心态,这只是找一个方式一吐为快罢了。而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因为前面说过,来自自身的苦闷是一种相当私人化的情绪,人们得以互相之间产生并巩固了感情。如果你内心深处是一个渴望获得陪伴的人,那么分享自身痛苦的意愿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与伙伴相处。如果相反,你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存在某种特定的期待,那么自己舔舐伤口也不见得就一定是不可取的孤僻症状。如果非要说最好不要做的事情,那就是“刻意”二字吧。
-----------------------------------------------------------------------------------------------------------------------------------------
关注铁未来公众号即可向铁未来提出想要寻求见解的问题,我们会选取可以回答的问题做出回答,定期在官网中做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