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问题的答案——铁未来互动问答第一季+ 查看更多
自“所有问题的答案”互动问答开放以来,铁未来收到数十条后台提问。我们筛选出部分具有代表性和公开回答价值的问题,在此做出回答:

佚名
素质教育应不应该废除考试?
从个人经历来讲,我们大部分人都不太容易想象究竟一个没有考试制度的教育体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在我们有限的理解中,现代社会中的教育所承担的任务已经不再是古时候的“启蒙”与“训诫”,而是在社会分工高度细化的前提下最为高效的“甄别”手段。我们在校园里不出意外的话都会认识一两个(甚至可能提问的同学自己就是,毕竟谁不希望或者说发自心底地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呢)在考场上未必最有实力,但头脑聪颖能说会道主见非常的同学。他们(也可能是你们)所渴望得到的评价往往很难用一张冰冷的试卷完整地体现。这种抗拒在表面看来常常会以对制度本身的诘问呈现出来。其实我在这种呐喊的背后听见的,更多的是渴望被理解的寂寞心灵。这应该才是“因材施教”的根本含义,即,对每个个体的充分尊重以及理解,并为其建议不至于会压抑本性(从宏观上说这是最难的)的工作。而即使是在这样理想的环境中,受制于有限的教育资源,我们仍然需要考试(或者更高明但我无力设计的方法)来调整知识分配的渠道,如此才能保证各个阶段的教育是尽可能充分有效的。
我个人并不反对考试,相反的是,我认为考试对于真才实学的人来说并不构成根本性的障碍,并且也是社会需要的效率手段。因为啊,无论在什么地方,世界上行走的人们根本无暇顾及除自己之外的细微情绪,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是渺小的。相信我,考试是这个社会中为数不多能够清楚地给予价值评断(暂且不论所宣扬的价值利弊几何)且毫不犹豫的手段,也是整个社会分工体系中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铁未来

山中老人
大学新生(非商科专业)如何从零积累商业基本知识?
我们一直觉得,无论是宏观经济学还是微观经济学,似乎对现实生活中的商业行为没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在创业过程中,大部分的体会都是书本上未曾提及的。究其根本,我想可以用我们在铁未来比赛中所强调的观点来解释:商业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没有文字、语法、词汇,但是却更需要直指人心的洞察力和温柔。学历、课程或是知识都不是直接的来源。而应该来自对他人的观察,对人性的思考,对生活的全情投入(远离那些喜爱说“认真你就输了”的人)。你应该培养的不是对商业理论的侃侃而谈,而是一种对美好事物必定存在也必须存在的坚定信念,不因周围环境的糟烂或是众人的嘲讽而有所退缩。祝你好运,永远坚定如昨。

铁未来

佚名
第八届的当语言的海洋如潮水褪去是什么含义啊…
请参见上一条问题的回答,并点击此处重温一遍。

铁未来

佚名
为什么组委小姐姐都那么好看啊!!
(请各位读者注意这个问题里的“都”字。)
因为有趣的灵魂通常不会披着平凡的皮囊,理所应当地在适宜的地方闪烁光芒,比如……你知道了吧。

铁未来

佚名
为什么我还是单身?
如果你带着这个问题跑去别的地方发问,你会听到的回答可能是“不要焦躁,不要悲伤,耐心等待,等待花开的动静,等待久候的跫音,扣响陈酿多年的心扉”。这当然是一种选择,虽然实际上和告诉你“啥也别想,呆着”没什么区别。但我要说的是,如果你觉得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困扰,你该做的事情也许是尽情地悲伤。是的没错,你应该放任自己被悲伤的重量拖拽着沉入自己心底深处,这样才有机会真正地与自己对话,学会独处这门艰难的手艺,探索与自我和解的道路。经历过自我打磨的玉石,才值得骄傲地交付于他人之手。
你或许会觉得这个建议太过极端,那么,不如试着向你心仪的人提出这个问题。走到他/她面前,看着对方的眼睛,鼓起十二分的认真和诚恳,问出这句话。也许那时你听到的答案才是最好的。

铁未来

佚名
对未来感到迷茫 ,现学专业与未来目标不对口。是否应该转专业(转专业会完全影响现有生活)或是跨专业考研?
可能,我是说可能,你所感觉到的迷茫究其根本是一种对自身能力的无奈,以及对固有生活遭到巨变的无端恐惧。我认为,所学专业与未来目标的对应关系是一种理想的人生逻辑。大部分人认同这个人生逻辑都是因为如此的安排最能够提供安全感。然而,任何一种长久的安全感,都来自生活颠覆之下劫后余生的庆幸。否则不过就是在一盆一盆的温水间疲软地跳跃,直到有一天你发现池塘就近在眼前,却早已没了奋不顾身的动力。所以我不负责任地,同时又是极其认真地建议,趁早开始向你未来的目标奔跑吧,人生不该寄希望于曲线救国这种看似稳妥的操作。

铁未来
关注铁未来公众号即可向铁未来提出想要寻求见解的问题,我们会选取可以回答的问题做出回答,定期在公众平台中做出回答。